腦卒中,俗稱 “中風”,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又叫腦血管意外。臨床表現為一次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癥狀和體征,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
腦卒中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復發(fā)率高“四高”特點。在世界范圍內,每6個人就有1人發(fā)生卒中,每6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因卒中致殘。在我國腦卒中發(fā)生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率上升,用于治療腦血管病的費用約在每年100億元以上,加上各種間接經濟損失每年支出近200億元。腦卒中的病死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帶來的經濟負擔是心肌梗死的10倍。因此腦卒中篩查與防治是一項重大的國民保健工程。
2009年6月國家衛(wèi)生部正式啟動“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在北京、上海等20余個省市,率先推廣和開展了“腦卒中篩查”、“科學用藥”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等防治技術。爭取通過此工程制定腦卒中篩查規(guī)范、干預原則及治療技術標準,確定省級醫(yī)院腦卒中篩查及干預基地,進一步開展科普宣傳教育,從保健人群、醫(yī)院的門診及住院患者開始推進篩查干預工作,逐步推廣到社區(qū)、農村,大力開展腦卒中的科學研究。
第二軍醫(yī)大學長海醫(yī)院作為“國家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上海市腦卒中臨床救治中心”、“全軍腦血管病研究所”,積極響應,切實參與國家衛(wèi)計委“腦卒中篩查與防控工程”。 在醫(yī)院領導的支持下,在“病人第一,規(guī)范創(chuàng)新”理念引導下,以病種為牽引,打破傳統學科界限,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專門從事腦血管病工作的專家醫(yī)生成立了腦血管病中心,首先在國內創(chuàng)造性推行了“一體化腦卒中診療模式”。
中心下轄腦卒中預防組、臨床救治組、影像醫(yī)學組。預防組設立腦卒中篩查門診,臨床救治組包括腦血管內科、外科病區(qū)和康復病區(qū),以及獨立的腦血管病門診、腦血管病急診。中心擁有鄧本強、丁素菊、吳濤、畢曉瑩等長期從事腦血管病基礎和臨床研究的內科專家,有劉建民、許奕、洪波、趙文元、黃清海等知名的腦血管病外科及介入專家,其中劉建民教授剛當選為“上海市卒中學會候任主任委員”。有一大批正在腦血管病各方向嶄露頭角的優(yōu)秀青年醫(yī)師,還有長期從事腦血管病護理的優(yōu)秀護理團隊,強強聯合,專業(yè)特色鮮明,如動靜脈聯合溶栓,腦動脈瘤為代表的擴張性腦血管病,急性腦梗塞超早期血運重建,腦缺血風險診療,以腦動靜脈畸形為代表的血管異常交通性疾病以及腦血管病的綜合治療等。
我院自1998年起,長期致力于腦卒中規(guī)范化治療、“卒中單元“建設,開展急診溶栓、血管成形術等救治,從今年9月1日腦血管病中心正式成立至今,“一體化、規(guī)范化、流程化”的腦卒中診療模式給患者帶來福音,已進行15例靜脈或動靜脈聯合溶栓,有效率達90\%以上。
對于腦卒中來說,預防和治療同樣重要。尤其在我國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需要鼓勵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用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中的有效藥物,遏制未經證實、高花費的或錯誤的做法,通過公共詞匯、核心教程、在線資料、遠程教育和臨床觀摩學習來全面教育健康職業(yè)者。如果不加干預,預計到2020年卒中的人口將增加一倍。相反,如果應用已有的知識,將會使一半人免于卒中的危害。
每年的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題是“預防腦卒中,從今天開始。”從現在做起,做好對腦卒中危險因素的防治,這些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血脂異常、大量飲酒、肥胖、缺乏體力活動、顱內外動脈狹窄等。也可通過向專業(yè)人士咨詢獲得最好的腦卒中防治方案。
長海醫(yī)院腦血管中心工作時間:
腦血管病急診:全年24小時無休。
腦血管病普通門診:周一到周五全天,周六周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