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小黃原本無憂無慮地享受大學生活,沒想到在一次下水采摘蓮蓬后不久出現發(fā)熱癥狀,體溫動輒上升到40℃,并且皮膚開始出現皮疹、硬結,雙肘關節(jié)、雙膝關節(jié)出現明顯腫痛。小黃和家人輾轉多家醫(yī)院治療,但病情始終不見好轉。
11月中旬,小黃一家人來到長海醫(yī)院感染科就診。感染科主任梁雪松教授迅速將她收治入院,并安排進行了血mNGS、血培養(yǎng)等檢測。血mNGS檢測結果顯示: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結合小黃的種種臨床表現,確診小黃患了類鼻疽!
類鼻疽是由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傳染病。通常,類鼻疽病臨床診斷比較困難,由于患者發(fā)病狀況為持續(xù)高燒、渾身無力、頭暈、頭痛,所以很容易被誤診為肺結核、傷寒、瘧疾等疾病。該病臨床表現復雜,急性感染可引起敗血癥、重癥肺炎、骨關節(jié)膿腫、皮膚軟組織感染、多臟器功能衰竭等,若不及時治療,病死率高達40%。迅速明確地做出診斷對救治患者至關重要。
小黃和她的媽媽焦急萬分、幾度落淚。梁雪松教授團隊經過反復論證后給小黃加用了舒普深抗感染治療,小黃的體溫峰值迅速下降,直至完全恢復正常,全身的皮疹和關節(jié)腫痛也明顯好轉,復查相應的指標也在改善,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而就在靜脈應用抗生素兩周,根據指南改為口服抗生素第二天,小黃再次出現39℃以上的高熱,她的心情也隨之跌到了谷底。
梁雪松教授團隊一邊安慰小黃,一邊再次反復論證,重新制定診療方案:針對小黃這種多肺葉感染、合并菌血癥的患者,至少需要靜脈應用抗生素4周以上,隨之需要至少12周的口服根除治療。小黃體溫反復的原因在于前期靜脈應用抗生素療程不夠。在再次靜脈應用舒普深之后,小黃的體溫迅速恢復至正常。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小黃終于痊愈,又可以回到她心愛的大學校園了。出院前,梁雪松教授親切交代愈后康復的注意事項。小黃和她的媽媽展露笑顏,對梁雪松教授表示了衷心的感謝。